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实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2022年11月24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和“全国大学生实习实践就业服务基地”(以下简称“双基地”)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井冈山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主办,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协会就业实习实践与服务工作办公室、《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国各地入选“双基地”的百余所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代表以线下、线上并行的方式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旨在推动就业培养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更好地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参加会议的嘉宾有:江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江西省教育厅厅长郭杰忠,新华网首席信息官、总裁助理姚予疆,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原主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王扬南,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王路江,井冈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局长刘福明,先锋软件集团董事局主席陈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大学生实习实践就业服务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副社长付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职业大典》编委会专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原党委书记陈李翔,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理事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孟庆国,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科荣,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孙早,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贺文华,江西财经大学招就处处长柳晨,航天云网市场总监万丽华,泛服匠选创始人沈鸣雷,北京金沙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阮吉鹏,启育东方(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丰圣也通过线下线上进行了专题报告和分享。会议由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克杰主持。
新华网首席信息官、总裁助理姚予疆在致辞中表示,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必须凝聚更广泛合力。为助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新华网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将联合共建并共同培育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实践就业服务基地”,面向全国高校、企业切实开展“双基地”建设活动,协助高校与用人单位走访互动,以进一步开拓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加强各高校与企业的供需对接,为企业进校招聘提供便利,引导高校毕业生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原主任王扬南致辞中表示,职业教育在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方面做出了无法替代的重要贡献。下一步,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巩固和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破除结构性就业矛盾,释放更加强大的综合社会效能,努力造就更多“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做出新贡献,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会长王路江在致辞中表示,高校毕业生是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整合高校、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多方资源,畅通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对接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实习、实践等环节的衔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于下一步“双基地”建设工作,会长提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紧贴需求,服务发展。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实际需求,汇集就业创业帮扶政策、产业激励政策和全国就业创业教育优质资源,拓展新兴业态就业空间,及时收集国家、区域、行业需求,为大学生精准推送行业和市场动向等信息。服务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建设高水平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团队,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支持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高校人力资源供给水平。
二是产教融合,校企共育。就业实习办公室要进一步发挥好社会团体的平台作用,吸纳更多企事业单位深度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健全高校与企业、地方政府、研究院所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深化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改革,将就业创业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健全课堂教育、自学锻炼、指导帮扶、社会实践、竞赛展示、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本领。
三是优化管理,提质增效。完善“双基地”建设标准和指南,促进“双基地”能力建设和职能发挥,举办行业人才紧缺领域比赛活动,开展大学生就业技术技能培训,探索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从业水平认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信息化平台,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项目的支持、跟踪和服务,着力解决大学生实习支持不充分、就业服务不到位、创新创业保障不力等难题,畅通人力资源供需对接渠道。
以全域经营为代表的数字经营新模式正成为培育高质量新职业的新动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李翔在题为《新职业、新就业、新形态》的主题报告中提出:“数字化转型时代,技术赋能产业加速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各地参会现场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就业实习实践与服务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付刚代表协会在会上发布了“双基地”规划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要求,2021年12月我会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实践就业服务基地的通知》,由协会就业实习实践与服务工作办公室面向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同时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践就业服务基地”(即“双基地”)培育建设工作,共遴选124家高校、42家企业共166家单位作为首批“双基地”培育建设单位。为做好2022年及今后“双基地”建设工作,特制定“双基地”规划建设方案:
规划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政府社会组织、高校、行业企业、园区等社会各界协同推进下,以高校和行业企业为主体,在就业创业创新基础较好、特色明显、具备示范带动能力的区域,支持高校、行业企业等有关单位培育建设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实践就业服务基地”,协同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和服务体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强调了就业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性地位和在宏观经济决策中的优先位次。“双基地”的建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起政府扶持、企业主导、高校支撑的产学研融合创新机制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政、校、企”三方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大地提升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人力资源素质,促进了大学生更加充分、更加高质量就业,是落实稳住经济大盘、保就业保民生要求的实际行动。